匯率風險
-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CurrencyRisk)
什么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或外匯暴露,是指一定時期的國際經濟交易當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債權)與負債(或債務),由于匯率的波動而引起其價值漲跌的可能性。
對外幣資產或負債所有者來說,外匯風險可能產生兩個不確定的結果:遭受損失(loss)和獲得收益(gain)。風險的承擔者包括政府、企業、銀行、個人及其他部門,他們面臨的是匯率波動的風險。
從國際外匯市場外匯買賣的角度看,買賣盈虧未能抵消的那部分,就面臨著匯率波動的風險。人們通常把這部分承受外匯風險的外幣金額稱為“受險部分”或“外匯敞口”(foreignexchangeexposure),其包括直接受險部分(directexposure)和間接受險部分(indirectexposure)。前者指經濟實體和個人參與以外幣計價結算的國際經濟交易而產生的外匯風險,其金額是確定的;后者是指因匯率變動經濟狀況變化及經濟結構變化的間接影響,使那些不使用外匯的部門和個人也承擔風險,其金額是不確定的。
在當代金融活動中,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外匯風險的波及范圍越來越大,幾乎影響到所有的經濟部門。
外匯風險的分類
根據外匯風險的作用對象和表現形式,目前學術界一般把外匯風險分為三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
- 1.交易風險(transactionrisk)
交易風險也稱交易結算風險,是指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種流量風險。
交易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交易中,從合同的簽訂到貨款結算的這一期間,外匯匯率變化所產生的風險。
(2)在以外幣計價的國際信貸中,債權債務未清償之前存在的風險。
(3)外匯銀行在外匯買賣中持有外匯頭寸的多頭或空頭,也會因匯率變動而遭受風險。
- 2.折算風險(translationrisk)
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accountingrisk),是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進行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因匯率變動而引起海外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而產生的風險。它是一種存量風險。
同一般的企業相比,跨國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或子公司所面臨的折算風險更為復雜。一方面,當它們以東道國的貨幣入賬和編制會計報表時,需要將所使用的外幣轉換成東道國的貨幣,面臨折算風險;另一方面,當它們向總公司或母公司上報會計報表時,又要將東道國的貨幣折算成總公司或母公司所在國的貨幣,同樣面臨折算風險。
折算風險主要有三類表現方式:存量折算風險、固定資產折算風險和長期債務折算風險。風險的大小與折算方式也有一定的關系,歷史上西方各國曾先后出現過四種折算方法。
(1)流動/非流動折算法。該方法將跨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的資產負債劃分為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負債。根據該方法,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按編表時的現行匯率折算,面臨折算風險;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則按原始匯率折算,無折算風險。
(2)貨幣/非貨幣折算法。該方法將海外分支機構的資產負債劃分為貨幣性資產負債和非貨幣性資產負債。其中,所有金融資產和負債均為貨幣性資產負債,按現行匯率來折算,面臨折算風險,只有真實資產屬于非貨幣資產負債,按照原始匯率來折算,沒有折算風險。
(3)時態法。該方法為貨幣/非貨幣折算法的變形,只是對真實資產作了更真實的處理:如果真實資產以現行市場價格表示,則按現行匯率計算,面臨折算風險;如果真實資產按原始成本表示,則按原始匯率折算,沒有折算風險。當全部真實資產均按原始成本表示時,時態法與貨幣/非貨幣法完全一致。
(4)現行匯率法。該方法將跨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的全部資產和全部負債均按現行匯率來折算,這樣一來,海外分支機構的所有資產負債項目,都將面臨折算風險。目前,該方法已成為美國公認的會計習慣做法,并逐漸為西方其他各國所采納。
- 3.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economicrisk)又稱經營風險(operatingrisk),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波動引起公司或企業未來一定期間的收益或現金流量變化的一種潛在風險。在這里,收益是指稅后利潤,現金流量(cashflow)指收益加上折舊。經濟風險可包括真實資產風險、金融資產風險和營業收入風險三方面,其大小主要取決于匯率變動對生產成本、銷售價格以及產銷數量的影響程度。例如,一國貨幣貶值可能使得出口貨物的外幣價格下降從而刺激出口,也可能使得使用的進口原材料的本幣成本提高而減少供給,此外,匯率變動對價格和數量的影響可能無法馬上體現,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企業收益變化幅度的大小。
與交易風險不同,經濟風險側重于企業的全局,從企業的整體預測將來一定時間內發生的現金流量變化。因此,經濟風險來源不是會計程序,而是經濟分析。經濟風險的避免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預測能力的高低。預測的準確程度直接影響企業在生產、銷售和融資等方面的戰略決策。此外,折算風險和交易風險的影響是一次性的,而經濟風險的影響是長期的,它不僅影響企業在國內的經濟行為與效益,而且直接影響企業在海外的經營效果和投資收益。因此,經濟風險一般被認為是三種外匯風險中最重要的。但是由于經濟風險跨度較長,對其測量存在著很大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要準確計量企業的經濟風險存在很大的難度,所以企業的經營者通常更重視對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的管理。
雖然交易風險、折算風險與經濟風險都是由于未預期的匯率變動引起的企業或個人外匯資產或負債在價值上的變動,但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1)從損益結果的計量上看,交易風險可以從會計程序中體現,使用一個明確的具體數字表示,可以從單筆獨立的交易、也可以從子公司或母公司經營的角度來測量其損益結果,具有客觀性和靜態性的特點。而經濟風險的測量需要經濟分析,從企業整體經濟上預測、規劃和分析,設計企業財務、生產、價格、市場等各方面,因而帶有一定的動態性和主觀性。
(2)從測量時間來看,交易風險與折算風險的損益結果,只突出了企業過去已經發生交易在某一時間點的外匯風險的受險程度;而經濟風險則要測量將來某一時間段出現的外匯風險。不同的時間段的匯率波動,對各期的現金流量、經濟風險受險程度以及企業資產價值的變動將產生不同的影響。
外匯風險的構成要素
企業在國際經濟活動中,一方面經常要使用外幣進行收付,因而會發生外幣與本幣(或兩種外幣)之間的實際兌換。由于從交易的達成到賬款的實際收付以及借貸本息的最后償付均有一段期限,兌換時如果匯率在這一期限內發生不利于企業的變化,則企業將單位外幣兌換成本幣(或兩種外幣間兌換)的收入就會減少,或以本幣兌換單位外幣的成本就會增加,于是產生了交易風險和經濟風險;另一方面由于本幣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共同指標,因此即使企業的外幣收付不與本幣或另一外幣發生實際兌換,也需要在賬面上將外幣折算成本幣,以考核企業的經營成果,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匯率發生波動,單位外幣折算成本幣的賬面余額也會發生變化,于是產生了折算風險。
由此可見,外匯風險包含三個要素:本幣、外幣和時間。只要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以外幣計價結算,且存在時間間隔,就會產生外匯風險。一般來說,未清償的外幣債權債務余額越大,間隔時間越長,外匯風險就越大。在浮動匯率制下,由于匯率的波動更頻繁及劇烈,又沒有波動幅度的限制,因此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比在固定匯率下更經常、更明顯、更難以預測。由于外匯風險由本外幣和時間構成,且缺一不可,因此防范外匯風險的基本思路有二:一是防范由外幣因素引起的風險,其方法或不以外幣計價結算,徹底清除外匯風險;或使用同一外幣表示的流量相反的資金數額相等;或通過選擇計價結算的外幣種類,以消除或減少外匯風險。二是防范時間因素引起的外匯風險,其方法或把將來外幣與另一貨幣之間的兌換提前到現在進行,徹底清除外匯風險;或根據對匯率走勢的預測,適當調整將來外幣首付的時間,以減少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的特征
外匯風險具有或然性、不確定性和相對性三大特性。外匯風險的或然性是指外匯風險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不具有必然性;外匯風險的不確定性是指外匯風險給持有外匯或有外匯需求的經濟實體帶來的可能是損失也可能是盈利,它取決于在匯率變動時經濟實體是債權地位還是債務地位;外匯風險的相對性是指外匯風險給一方帶來的是損失,給另一方帶來的必然是盈利。
匯率風險及其主要表現
1973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崩潰,特別是1976年牙買加協議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合法性以來,控制在一定波動范圍的固定匯率制隨之解體。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時刻都處在劇烈的上下起浮變動之中,至使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決算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事先難以掌握,從而產生了匯率風險。我國也處在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匯率風險仍然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企業的經濟收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我國對外資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由于國際分工的存在,國與國之間貿易和金融往來便成為必然,并且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從事國際貿易者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匯率風險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目前大約70%的國家用美元來計價。但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于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國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
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于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第二,利率。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第三,通貨膨脹。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竟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第四,政治局勢。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外匯風險管理戰略
1.完全避險戰略。完全避險戰略即企業對外匯風險采取嚴格防范措施,不允許存在外匯風險暴露,或對業務中發生的一切外匯敞口頭寸進行完全套期保值,以避免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損失。
采取完全避險的戰略能有效防范外匯風險,但是其實現的客觀條件也是很苛刻的。
2.消極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消極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即指企業對外匯風險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不采取任何措施管理。當匯率變動趨向有利時就獲得風險報酬;當匯率變動趨向不利時就承擔風險損失。
3.積極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積極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是指企業積極地預測匯率走勢,根據預測對不同的涉險項目采取不同的措施,運用各種金融工具,以達到既能避免外匯風險造成的損失,又能在預測正確下獲得風險報酬的管理戰略。
外匯風險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匯率預測
(二)選擇貨幣與加列合同條款
1.幣種選擇法:盡量選擇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盡量選用軟幣計價結算,出口時盡量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選用多種貨幣計價結算。
2.貨幣保值法:硬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
3.價格調整法:加價保值與壓價保值。
4.提前或推遲結算法:根據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匯率的變動趨勢,將合同中的結算日期提前或推遲,以減少外匯風險或得到匯價變動收益的方法。
5.收付貨幣平衡法。
6.參加匯率風險保險。
(三)金融交易:進出口商可以利用國際金融市場,針對進出口其業務所面臨的具體外匯風險,進行外匯買賣或其他金融活動,以達到防范外匯風險的目的。常用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遠期外匯交易法,掉期交易法,外匯期貨交易法,外匯期權交易法,借款與投資法,貨幣互換法。
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方法措施
銀行界人士表示,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關鍵是要選擇合理的避險工具和產品。其中包括與交易對手通過協議方式直接鎖定匯率風險,或者選用銀行的衍生避險工具如遠期結售匯及人民幣掉期業務,使用貿易融資、衍生交易、定期存款等產品,乃至銀行根據重點客戶的需求度身定做個性化的理財避險方案。
日本企業采取的應對外匯風險措施
(一)短期措施
1、外匯期貨交易
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直接促使美國推出外匯期貨。在日本,通過外匯期貨交易來回避金融風險已經為大部分企業所采用。據日本經產省統計,約有44%的日本企業會選擇采取外匯期貨交易來規避風險。
2、擴大日元結算
外匯風險主要存在于對外交易使用外幣時,如果使用本國貨幣來結算,則可以避免外匯風險。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企業采用日元結算的交易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進口方面,日元結算率已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5%。
3、外匯資產平衡
上世紀80年中期,日本許多跨國企業開始在歐洲等地設立金融運營公司,通過對沖和債權、債務調整等,從公司全局考慮,對外匯資產進行管理和平衡。但這種措施僅限于跨國企業,對中小企業則難以適用。日本也只有4%的企業采取這種措施。
4、反向交易平衡
日元升值有利于進口而不利于出口。因此,日本既有出口又有進口業務的大公司,主要是綜合商社,采取了減少出口,擴大進口的措施來規避日元升值帶來的風險,維持公司的盈利。但這種方法適用企業也較少,只有約4%。
5、價格轉嫁
將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成本增長部分,轉嫁到出口商品價格上,由海外進口商承擔部分風險。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種方法存在較大難度。
(二)中長期措施
短期的金融措施并不能完全回避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從中長期的產品結構調整入手。日本企業正是采取了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競爭力等措施,才真正克服了日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1、調整產業結構,提高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
一是通過技術創新和差別化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日本電視機就經歷了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平面電視、數碼電視等不斷升級換代的過程,汽車也實現了由大眾車向高級車、混合動力車的轉變。二是要通過技術革新、增加廉價零部件進口、減少能耗等措施,降低生產成本。
2、加快海外轉移,強化海外生產體制,擴大多邊貿易
充分利用日元升值帶來的優勢,建立全球化生產體制,同時提高當地零部件采購比例,培育當地協作企業,擴大多邊貿易。這樣既可以提高對匯率變動的抵抗能力,又能夠確立全球化的內部分工體系,還可以帶動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日本汽車業在這方面有出色表現。從80年代開始,豐田等日本汽車企業開始在美國本土進行生產,既解決了日美兩國貿易摩擦問題,同時又擴大了日本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到1995年日本汽車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汽車已占到了美國市場份額的20.7%,而在1985年這個數字僅為2.0%。
參考文獻
- ↑杜玉蘭.國際金融[M].科學出版社,2010.09.
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發表于2022-06-18,由周林編輯,文章《匯率風險》由admin于2022年06月18日發布于本網,共6427個字,共5520人圍觀,目錄為外匯風險,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匯率風險》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匯率風險),來源:,閱讀原文。
匯率風險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