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匯率
均衡匯率的內涵
平衡匯率首先是指能夠平衡國際收支的匯率。這一內涵的平衡匯率側重于外部平衡,但并非完全不考慮內部平衡。其前提之一是沒有過度失業,這與后來的內部平衡指標非常相似。后來,納克斯(Nurkse)發展了平衡匯率理論。他將內部平衡定義為充分就業,外部平衡定義為國際收支平衡。所謂平衡匯率,是指與宏觀經濟內外平衡一致的匯率,即同時實現內外平衡時決定的匯率。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它不僅給出了實現平衡匯率的條件,還可以用來判斷內外失衡的性質和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政策,即宏觀經濟平衡分析方法。在二維空間中,斯旺(Swan)兩條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平衡匯率的具體水平,并分為四個象限。不同象限的不平衡性質也不同,這就是名稱Swan圖像。
回顧平衡匯率的文獻
對平衡匯率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購買力平價理論,斯坦福大學納克斯首先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平衡匯率概念:平衡國際收支。斯旺提出,平衡匯率與宏觀經濟、內外經濟一致,內部平衡是指經濟實現潛在產出水平,外部平衡是指資本項目實現國家間可持續凈要素流動。
國內學者對均衡匯率的看法與上述觀點不一致。姜波克、徐少強、李天東提出了不同的均衡匯率概念:在國際收支不受流動性約束的前提下,能夠保持穩定經濟增長的匯率是均衡匯率。這是一個中短期的名義匯率,所以你可以考慮國內外的貨幣市場和資產市場。他們還對平衡匯率進行了分類,認為平衡匯率不是一個固定的價值,而是一個動態變化范圍,低貨幣價值對應于投資趨勢平衡匯率,高貨幣價值對應于消費趨勢平衡匯率,為匯率政策的選擇提供了可能性,使平衡匯率成為一個全面的政策工具,可以調整總需求,也可以調整總供給。張斌認為,平衡匯率是中長期與經濟福利最大化一致的匯率水平。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將實際匯率調整到與平衡匯率一致的核心任務。
以上觀點都是基于一個假設:
首先,經濟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平衡點,其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文獻并沒有從學術理論的角度明確表達平衡匯率的存在?,F有的文獻是根據自己討論問題的需要來調查平衡匯率的,這必然是主觀的。
其二,即便對均衡匯率的存在性沒有疑義,均衡匯率是否是唯一的也值得探討。事實上,匯率的動態發展變化呈現出高度的不確定性,匯率的劇烈的不連續變化促使人們懷疑可能存在“多重均衡”(MultipleEquilibria),僅從平衡的角度來看,可能存在低利率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發展的好平衡匯率,也可能存在高利率、高失業率、經濟增長緩慢的壞平衡匯率,可能與好平衡匯率非常不同,外部影響可能是平衡匯率從好平衡匯率到壞平衡匯率的原因。目前,討論平衡匯率的文獻大多只考慮好平衡匯率,這是值得懷疑的。
第三,平衡匯率是一種不可觀測的量,需要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采用一定的估計方法。有些文獻直接采用購買力平價(PPP)確定的匯率作為平衡匯率,但由于貿易產品和非貿易產品的存在,以購買力平價確定的匯率作為平衡匯率存在很大差異。
第四,平衡匯率應該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數量。無論是內外平衡,還是與經濟基本面一致的平衡匯率,無疑都會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而變化。如果是這樣,有必要區分平衡匯率是隨著經濟形勢的動態變化,還是從一個平衡狀態跳到另一個平衡框架。丁建平在實踐中,經濟學家甚至不知道匯率調整何時達到新的平衡點。
在一定程度上,研究平衡匯率的目的可以說是為了為當前匯率的失衡和嚴重程度找到一個基準,以避免匯率風險。同時,平衡匯率也為私營部門和政府預測匯率的未來趨勢提供了參考。因此,在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系統下,找到合適的匯率水平是央行官員和學術界非常關心的問題。
正是因為匯率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有必要找出上述四個問題。作為一個不可觀測的經濟變量,平衡匯率的多重性和動態變化是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匯率系統絕對優于其他系統安排的原因。似乎各種匯率系統安排都有其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各種匯率系統安排不能簡單地應用于其他經濟體。
衡量匯率
威廉姆森森是第一個測量平衡匯率的人(Williamson),他從常規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恒等式開始,進一步將常規項目表示為國內總產出、國外總產出和實際匯率的線性函數。平衡匯率可以在線性函數的基礎上找到。計算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確定資本項目的平衡水平。
目前計算均衡匯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相對購買力平價法;
二是局部平衡和貿易方程法,其局限性僅考慮貿易平衡;
三是一般均衡匯率計算方法。
簡單一般均衡計算方法分為大型(Williamson的FEER)和小(卜永祥的DLR方法)模型。
而IMF的McDonald提出了行為均衡匯率理論(BEER),德國馬克解釋了20世紀80年代美元的變化。行為平衡匯率理論采用協調分析方法,直接估計實際匯率與基本經濟因素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并進一步利用向量誤差校正模型(VECM)估計短期內匯率偏離長期平衡水平的方向和大小,調整到平衡水平的速度。張志超利用行為平衡匯率理論研究了香港的匯率。
這種方法逐漸被國內學者采用。1998年,張曉樸計算了人民幣的平衡匯率和失衡;劉莉亞和任若恩采用了這種方法Edwards的ERER模型來測算人民幣的均衡有效匯率,得到的結論與張曉樸的非常接近。秦宛順、靳云匯、卜永祥通過對人民幣實際匯率與貿易條件,中國相對勞動生產率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盈余等經濟變量間的協整關系,來估計人民幣的均衡匯率。探討了人民幣實際匯率,采用向量誤差校正模型VECM分析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均衡匯率的偏差。
該方法采用協調分析技術,考慮了數據之間可能存在的單位根問題,調查了數據的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偽回歸問題。利用向量誤差校正模型,可以分析短期中匯率對長期平衡匯率的偏差和偏差方向,從而了解近期匯率的總體趨勢,估計匯率回歸其長期平衡水平的速度。在這里,通過尋找與經濟基本面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可以估計模型中的平衡匯率。
該方法可能存在幾個問題:
首先,模型沒有充分考慮異方差。如果在匯率決策過程中,或匯率生成機制發生變化,如從固定匯率到浮動匯率系統,則不能忽視模型中的異方差。
第二,就協調關系而言,變量之間可能有不止一個協調關系,可能有兩個、三個甚至更多。因此,我們可以估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衡匯率值。那么,我們應該以哪個平衡匯率值為準呢?幸運的是,上述文獻中使用的樣本數據只有一個協調關系。另一方面,這種協調關系很可能不存在,這涉及到我們前面提到的平衡匯率的存在。因此,這種方法獲得的平衡匯率更像是一個樣本問題,而不是經濟本身。
第三,在討論實際匯率與經濟基本面的協調關系時,各種文獻描述經濟基本面的因素存在很大差異。劉麗亞和任若恩采用貿易條件、政府對非貿易產品的成本、貿易限制和交易控制制度、技術進步、償債率等;張志超采用貿易條件、資源差額、投資率、經濟開放等指標;秦萬順、金云匯、卜永祥采用中國對外貿易條件、中國相對技術進步率和中國對外貿易差額。張曉普采用貿易條件和經濟開放,政府支出占GDP需要進一步探討其協調關系是否與指標選擇有關。
第四,雖然該方法解釋了匯率對平衡匯率的偏差,也為短期內的匯率失衡提供了調整方向和尺寸的測量,但該方法并沒有告訴我們失衡匯率是如何回歸平衡的,這是至關重要的。
平衡匯率和匯率政策
平衡匯率可分為投資傾向平衡匯率和消費傾向平衡匯率。
平衡匯率不僅不是固定值,而且會持續移動,所以是移動平衡,其值也不是唯一的。Kareken和Wallace提出的匯率不決定命題,認為匯率不能由市場內生地決定,如果存在平衡匯率,任何常數都可以是平衡匯率。因為這個命題的前提假設太嚴格,得出的是一個很強的命題。但至少說明平衡匯率不是唯一的。根據上面的討論,平衡匯率與其說是多重平衡,不如說是區間平衡。區間內的任何值都是平衡值,因為它們可以同時實現內外平衡。區間的下限由流動性約束的國際收支邊界決定,區間的上限由國內通貨膨脹率決定。區間內不同位置對應不同性質的平衡匯率。其中,貨幣價值較低的部分對應投資傾向的平衡匯率,貨幣價值較高的部分對應消費傾向的平衡匯率。
平衡匯率的分類為匯率政策的選擇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平衡匯率在實現過程中會影響經濟增長,它不再僅僅是不同貨幣之間的價格比較,而是可以作為政策工具進行操作和監管,即它是一種杠桿作用。平衡匯率對投資、消費、貨幣和資產市場都有影響。它是一種全面的政策工具,可用于調整社會總需求或社會總供給;它可以作為需求增減政策工具或需求轉換政策工具。然而,過去對匯率政策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調整社會總需求的功能上,而忽略了調整社會總供給的功能。
從杠桿的角度來看,平衡匯率的實現為政策監管增加了一個政策工具,為政策匹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旋轉空間。這對中國的政策監管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中國目前可用于政策匹配的工具太少了。姜波克將丁伯根原則和蒙代爾的有效市場分類原則從兩個維度擴展到三維甚至多個維度,發現兩個維度條件下的結論不能簡單地推廣到多個維度條件下,它們不適用。他隨后提出了可變多工具原則,以應對多維條件下的復雜性,并指出,除非政府擁有的獨立政策工具數量超過想要實現的目標數量和對國民經濟有影響的外國政策工具數量之和,否則不可能同時實現這些政策目標。平衡匯率的獨特性使其作為政策監管的工具,這對通過政策匹配和政策監管實現內外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均衡匯率
均衡匯率發表于2022-06-19,由周林編輯,文章《均衡匯率》由admin于2022年06月19日發布于本網,共3743個字,共5105人圍觀,目錄為外匯匯率,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均衡匯率》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均衡匯率),來源:,閱讀原文。
均衡匯率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