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經濟效益理論
什么是第二經濟效益理論
第二個經濟效益理論是評價對外貿易中經濟效益的理論。80年代末,中國對外貿易經濟研究者提出。
二是經濟效益理論是指對外貿易總收益與總消的比較。
提出了第二經濟效益理論
長期以來,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在國際資易一室中起著重要作用。
毫無疑問,不同國家在生產不同產品方面的優勢差異給這些國家的商品交換帶來了更多的好處,使同等勞動力在國際貿易中實現更多的使用價值,這也是國家在外貿中迫切需要的目標。
當今世界的國際分工更加明顯,對經濟貿易的依賴進一步增加,對比利益的追求給各國帶來了更多的財富。但以下現實不容忽視,
1)為了提高國際市場產品的競爭力,許多國家經常給予出口企業各種優惠待遇,使企業的出口成本不能完全反映實際勞動消費。因為此時,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出口支付的所有勞動力消費,除了企業支付的直接勞動力消費外,還包括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帶來的機會成本的間接勞動力消費。
2)一些國家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使進口商品在中國的使用價值在企業和國家之間重新分配,即進口企業在國內市場銷售進口產品時,必須通過進口稅將部分收入轉移給國家。
3)貨幣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價值規模,但忠于不固定國家的經濟政策存在差異。匯率不能完全反映貨幣所代表的合理比例關系。不難看出,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取得了突破"比較利益理論"因此,我們在分析一個國家對外貿易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時,也應該有濟發展。
所謂經濟效益,是指生產和實現某種使用價值與所有消耗和占用的勞動力和資源的比較。利用這一傳統的經濟效益理論來評估國際貿易的經濟效益,即使用價值和支付,存在雙方的街道缺陷,一方面,在評估進口效益和出口效益時,只強調使用價值,忽略價值,價值只理解為交換商品的價值,忽略使用商品帶來的間接效益。同樣,為實現這一使用價值所支付的勞動力消耗只被理解為成本因素成本因素的直接消耗,而忽略了這一使用價值實現過程中支付的間接消耗。這種直接收入與直接消費的簡單比較并不能充分反映國際貿易的申請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進口和出口只被理解為兩個獨立的交換過程,忽略了它們之間的內部聯系。因此,它們只是分別評估進口和出口效益,而缺乏對整個國際貿易的綜合評估。
為了更全面、更準確地評價國際貿易中的經濟效益,必須建立更適合理際貿易的新經濟效益理論。
第二經濟效益的概念
在確定第二經濟效益的基本概念之前,我們必須在國際貿易中明確所謂的收入和各種明確的隱含意義。首先,當我們在考旗呂際貿易局消費時,我們不僅要考慮直接消費-進出口成本,還要考慮間接消費,即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措施資助企業,這種間接消費是國家利用各種經濟杠桿來實現的。我們稱進出口過程中直接消費和間接消費的總和為國際貿易的總消費,同時,在評估國際貿易的收入時,不僅要考慮直接收入,即進出口產品銷售,還要考慮各種間接收入,我們稱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為國際貿易的總收入。
在國際貿易中,總消費和總收益的概念是建立第二經濟效益理論的基本起點。
我們稱傳統的經濟效益為第一經濟效益。我們提出的醫療貿易的第二經濟效益是指對外貿易的總收益與總灣的比較。它突破了國際貿易中第一經濟效益的局限性,全面衡量了對外貿易的總經濟效益。
第二種經濟效益表達式為:
與任何其他理論一樣,第二經濟效益也有其獨特的特點:
1.在比較收入和消費時,第一經濟效益只是將直接收入與直接消費進行比較,第二經濟效益是將總收入與總消費進行比較;
2.第二經濟效益只適用于評價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第一經濟效益適用于內外勾結。
3.在評估對外貿易的第一經濟效益時,只考慮進出口兩個環節,難以充分反映整個對外貿易過程的經濟效益。第二經濟效益將進出口結合起來,反映了整個對外貿易過程的經濟效益。
通過對外貿易第二經濟效益的研究和評價,可以為出口和進口提供決策依據,優化對外貿易效益。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方法,準確比較總收入和總消費。在這里,我們將扣除總消費后的凈收入和總消費的總收入作為評價第二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
計算公式為:
與第二經濟效益相比,第二盈虧率更實用、更可比。從上兩種類型可以看出,第二經濟效益與第二盈虧率之間的關系是:
二是經濟效益(V)=第二盈虧率(U) 1當進口額=出口額時,
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大約是整個貿易過程的兩個組成部分。因此,對外貿易過程紐帶,緊密結合了第二經濟效益的產生和實現。我們認為,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各種消費最終反映在出口消費上,各種收入最終反映在進口收入上。
表達了第二經濟效益理論
其表述式為:
上述類型:總收入是指進出口過程中的直接收入(進出口產品的銷售額)和間接收入(國家部分進口稅)之和;
總消耗量是指直接消耗(進出口產品成本消耗)和間接消耗(通過優惠措施消耗)的總和。
第二經濟效益理論的特點
一個國家在對外貿易中獲得的第二經濟效益越高,比較效益越大,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就越大。相反,利益相對較小,阻礙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第二經濟效益的應用
應用第二經濟效益理論,主要目的就是對一個國家進出口商品進行正確的選擇,以確定最佳的進出口結構。
在確定出口結構時,必須考慮內銷產品產生的利潤率Nd。
當U > Nd > 0產品首先要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當Nd > U > 0當這類產品的剩余部分應首先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時。
當U<無論國內市場盈虧如何,都不應該出口。
在確定進口結構時,必須考慮國內同類產品在國內市場產生的利潤率Un。
當U > Un > 0進口應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當Un > U > 0首先,我們應該依靠國內同類產品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只有當國內商品供應短缺時,才能通過進口進一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當U<無論國內同類產品在本國市場的盈虧如何,都不應進口此類產品。
以下是理想狀態下第二經濟效益的計算。表中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假設為4:1外,其他值均為理論推導和實際情況估計的假設。至于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純粹是技術處理。
AB(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國內價值(小時)12國內相對價格(成本價元)6.0012.11國際相對價格(美元)00國際價值(小時).001.美元兌換價格400元.004.00盈利(元)-2.00 8.00
這里:進口額=出口額=1.00(美元)
總收益為12.總消耗人民幣600元.00人民幣元,
因此,
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理想的對外貿易結構。雖然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但它可以解釋一個問題,盡管中國在絕大多數現有出口商品中消耗的絕對勞動時間超過了世界平均勞動強度,即處于劣勢,但由于進口商品的經濟效益超過自身生產的效益,外貿規模越大,損失越大是不準確的。
參考文獻
↑ 1.0 1.1 白明,閻立金.第二經濟效益理論及其在對外貿易中的應用[J].國際貿易.1990(6)
第二經濟效益理論
第二經濟效益理論發表于2022-05-24,由周林編輯,文章《第二經濟效益理論》由admin于2022年05月24日發布于本網,共2975個字,共5519人圍觀,目錄為進出口貿易,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第二經濟效益理論》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第二經濟效益理論),來源:網絡整理,閱讀原文。
第二經濟效益理論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