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差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剪刀差(price scissors)
剪刀差(price scissors)
剪刀差概述
剪刀差指工農產品交換時,工農產品價格高于價值,農產品價格低于價值之間的差額。它以剪刀張開的形式命名。它顯示了工農產品價值的不平等交換。如果價格偏離價值的差異越來越大,則稱為擴大剪刀差異;相反,它被稱為縮小剪刀差異。在資本主義國家,工農產品之間的價格差距正在擴大。其具體表現為:當一般價格上漲時,雖然農產品價格也同時上漲,但其上漲幅度往往低于工業產品價格上漲幅度。如果;當一般價格下跌時,雖然工業產品價格也同時下跌,但其下跌幅度往往低于農產品價格下跌幅度。如果工農產品價格在一定時期(如一年)內的變化用統計圖表顯示,則工農產品價格呈上升趨勢,農產品價格呈下降趨勢,就像張開剪刀一樣,因此稱為工農產品價格的剪刀差。
剪刀差一詞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蘇聯和埃俄羅斯。斯大林在1927年至1929年期間就當時的存在進行了多次理論討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占據先進生產技術的工業資本家提高工業產品價格,降低農產品價格,利用剪刀差剝削農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剪刀差也反映了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
剪刀差的發展
在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的發展通常遠遠落后于工業,使工業資本家能夠利用其在經濟和政治上的主導地位,提高工業產品的價格,降低農產品的價格,掠奪分散的小農。在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控制了大部分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他們以壟斷的高價出售自己的工業產品,以壟斷的低價購買農民的農產品,進一步擴大了農產品價格與工業產品價格之間的差距,使對小農的掠奪更加嚴重。與此同時,壟斷組織也利用壟斷價格殘酷地掠奪殖民地和附屬國家的人民。在這種情況下,工農產品價格之間的差距擴大了。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農產品價格的剪刀差是工農、城鄉對立的表現,是資產階級剝削掠奪農民和殖民地附屬國勞動人民的重要手段。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隨著生產數據公有制的建立,代表工農勞動者利益的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掌握了國民經濟命脈,有計劃地發展了國民經濟,消除了剪刀差,為工農產品的合理價格比較創造了有利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根據工農業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多次調整工農產品的價格比較,從而使兩者之間的價格比較越來越合理。過去反映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共同剝削農民的 剪刀差已基本消除。
中國剪刀差的歷史和現狀
中國工農業產品交換中存在的剪刀差,是歷史形成的。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手工業只是農業的附庸。農產品和手工業品基本上按照它們的價值進行交換。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用武力奪取了對華貿易的各種特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外國資本主義傾銷商品(主要是工業消費品)的市場和掠奪原料(主要是農產品)的基地。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國內剝削階級利用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優勢地位,不斷地提高工業品銷售價格,降低農產品收購價格,用擴大剪刀差的辦法剝削農民。僅據安徽六安、陜西安康、廣西百色、四川大竹四個農村初級市場的價格指數來計算,從1936~1948年的十多年間,工農業產品交換比價就擴大了65%,相應的剪刀差也達到了最高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在保持價格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對一些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了一些調整,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穩定了農村工業品零售價格,逐步縮小了歷史上工農產品交換剪刀差距過大。到1958年,工農產品交換價格已降至1930年至1936年的水平。因此,從工農產品交換的物理形式變化(即從相同數量的農產品可以交換的工業產品數量)來看,從抗日戰爭到1950年擴大的剪刀差異已基本消除。1958年以后,除政治動蕩時期外,政府繼續采取措施,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降低農業生產數據銷售價格,基本穩定農村工業產品零售價格供應,工農產品交換價格進一步降低。據統計,1978年和1950年,農產品收購價格上漲 .3%,農業生產資料的銷售價格僅上漲0.1%。同期,農村工業品零售供應水平僅提高9.8%。因此,1978年工農產品交換比價比 1950年降低了53%。換句話說,農民換回同等數量的工業產品,1978年可以比1950年少拿出53%的農產品;換句話說,1978年農民用同等數量的農產品換成 112.7%的工業產品。如果結合工農產品價值的變化,仍然存在工農產品價格高于價值、農產品價格低于價值的情況,這種差異有時會縮小,有時會擴大。這種差異是由于工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不同而形成的。它不同于過去的剪刀差。因此,應稱之為工農產品交換差異。這種差異也反映了不值交換。如果差異過大,不利于工農業生產的協調發展。
縮小剪刀差的途徑
主要是:①努力發展農業生產,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降低單位農產品價值,逐步縮小工農產品交換價值的比例差距,越來越接近等價交換。這是縮小差價的基本方法。②工農產品的價格應通過價格杠桿進行調整。當農產品價格低于其價值時,應逐步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當工業產品(特別是農業工業產品)價格高于價值時,應盡量降低銷售價格,逐步縮小工農產品交換價差。但是,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需要與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工業產品的價格進行全面平衡,以避免輪流提高價格。同時,工農產品價格的調整必須考慮市場商品供應與社會購買力之間的平衡,特別是農村工業產品供應與農民購買力之間的平衡。它不僅需要商品總供應與社會購買力之間的平衡,還需要主要商品的供應盡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農民的需求。③通過經營農業、工商聯合企業,采取農產品加工利潤回歸農業的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此外,放開農產品價格,積極開展農產品購銷業務,繼續開放市場貿易,也是縮小工農產品交換價差的重要方面。
相關條目
反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剪刀差(price scissors)
剪刀差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剪刀差(price scissors)發表于2023-03-20,由周林編輯,文章《剪刀差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剪刀差(price scissors)》由admin于2023年03月20日發布于本網,共2338個字,共5143人圍觀,目錄為外貿術語,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剪刀差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剪刀差(price scissors)》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剪刀差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剪刀差(price scissors)),來源:網絡,閱讀原文。
剪刀差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剪刀差(price scissors)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