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政策調整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政策調整)
貿易政策調整是什么?
調整貿易政策在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中都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貿易政策必須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階段性使貿易政策定期調整。
調整貿易政策的主要任務
(一)改革外貿管理制度,包括改變國家對外貿易壟斷制度,改變行政管理制度,大幅減少甚至取消審批制度和數量限制,改變經濟調整模式,即關稅調整;取消貿易項目外匯管制,完善匯率形成的市場機制,通常意味著從復匯率向單一浮動匯率的轉變。只有創造這種系統環境,才能糾正內向匯率高估和阻礙貿易的高關稅。
(2)經濟體制、政策體系和多目標協調銜接調整期。政策調整意味著政策目標和政策組合的改變。這種轉變經歷了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的漸進動態過程,面臨著新舊制度、政策組合和政策目標之間的摩擦。為了順利實現貿易政策調整,必須及時進行其他配套經濟體制改革,
(3)克服調整期因制度和政策變化引起的經濟波動和混亂。新的政策和制度可能不完善,處于過渡不穩定狀態。這可能會導致一些經濟實體追求投機利益的非標準短期行為,導致貿易秩序混亂、進口限制后貿易逆差擴大等經濟波動。政府必須不斷克服這些問題,以促進政策調整,保護調整結果。
(4)確保政策調整的預期效果。這是保護政策調整和尋求社會支持政策調整的必要條件。從這個角度提出的一項突出任務是有效擴大出口,克服進口替代無法解決的外匯短缺,促進貿易經濟增長。
(5)克服政策調整的各種阻力。政策調整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成本和成本,這將使成本承擔者采取***措施,形成調整阻力。當從內向政策向外向政策轉變時,阻力主要來自內向政策的既得利益,如被保護部門和政府的官員(政策調整意味著權力的喪失和不可能的尋租行為)以及暫時失業和調動工作的工人。阻力也來自于傳統觀念的約束,如改革開放前對市場經濟的敵意、對國際分工論的批評、對外貿國家壟斷制度的迷信、對非關稅措施的強調等。
改變這些觀點,促進政策調整并不容易,因為它們長期處于主導地位,根深蒂固。更困難的是,改變觀念可能意味著承認政策錯誤或改變政治立場,這對決策者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調整貿易政策的原則
從各國的政策實踐來看,在調整貿易政策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漸進原則
一般來說,完成貿易政策類型的轉變是一個非常復雜、涉及面廣、難度大的改革過程,通常很難成功采取一步到位的改革方法。此時,政策調整應分階段進行,通常由易到難。這樣可以降低調整的難度和阻力,培養社會的適應性和承受能力。在逐步調整的過程中,各種條件逐漸滿足,有利于約束的轉變。
2.可分割原則
逐步實施貿易政策的局部調整,而不是立即進行全面改革。為了滿足這種調整的需要,貿易政策應該是可分割的。
3.可變換原則
政策調整過程伴隨著一系列的變化,如政策目標、政策重點和政策組合。為了不妨礙這一過程,每項政策調整都應遵循一個原則,即調整后的制度和政策應允許和不限制未來的進一步變化。換句話說,措施本身不應僵化、剛性和不可變。
4.成長性原則
也就是說,每一次調整都應該有利于而不是阻礙下一次調整,從而逐步順利地促進整體政策調整。這包括政策對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后果,應該有利于為未來的政策調整創造條件。
5.連續原則
雖然整個政策調整是分階段推進的,但應該是連貫的,即保持政策調整方向的統一,調整措施的聯系,不應停止。否則,政策和經濟狀況避免的政策和經濟狀況的扭曲可能會形成剛性和僵化,增加下一階段調整的難度。持續的原則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調整計劃,以確保持續的調整。日本的貿易自由化計劃就是一個例子;歐洲聯盟的整合計劃也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6.補償原則
在調整過程中,雖然政策和制度發生了變化,但其功能應始終保持,否則貿易秩序將出現混亂。這意味著,在改革某些政策措施時,需要填補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措施,如市場調整和間接監管,以取代直接的貿易行政管理。它要求我們首先完善貿易活動的法律法規,建立有效的市場調整和政府間接調整機制。
7.反復原則
在漸進的調整模式下,一些政策措施的變化不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漸進的變化,即同一貿易管理措施的多次變化。因此,在不同的政策調整階段,調整的重點應不斷變化,并可能反復出現在同一領域。例如,中國對外貿易下放的分級推廣。
貿易政策調整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1.穩定的貿易政策調整經濟環境貿易政策調整一般要求國民經濟相對穩定,否則,調整過程和經濟波動可能疊加成巨大的經濟沖擊,大多數出口導向國家,在宏觀經濟不平衡的情況下開始政策調整,面臨外匯短缺、通貨膨脹等問題。因此,目的是抑制通貨膨脹,克服國際收支困難的短期穩定宏觀政策應該是緊縮的。
2.抑制通脹貿易自由化本身通常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通脹,這不利于自由化的深化。
(1)抑制出口,刺激進口,導致貿易逆差,壓力自由化,甚至政策倒退。
(2)如以對外借款彌補貿易逆差,同樣會給貿易自由化造成負擔。
(3)在非市場匯率下,官方匯率高估本幣,形成反出口和反自由化傾向。
3.隨著利益的再分配,爭取社會支持貿易政策的調整。如果宏觀經濟在調整過程中失控,大多數人很難得到支持,改革也很難成功。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國民經濟失衡的情況下實施了向外向型經濟的轉型,導致了失敗。例如,菲律賓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改革貿易政策,但當時外貿赤字嚴重,外債迅速增加。1983年,國際收支危機再次爆發,迫使政府放棄改革。
4.平衡國際收支貿易政策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改善國際收支。如果它惡化,甚至不得不恢復貿易限制,改革就會失敗。在改革初期,貿易收支往往惡化,需要適度收緊宏觀政策,具體來說,貿易自由化的成功,依賴于出口的快速增長,需要城市實際匯率貶值,即名義匯率有一定程度的貶值,同時保持國內價格的穩定,后者取決于宏觀政策的監管。顯然,緊縮的宏觀政策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而擴張的宏觀政策不利于貿易改革。
正如世界銀行所指出的:貿易體制的改革通常需要由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變化的影響而貶值貨幣。然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助于貨幣增值,增加了改革倒退的壓力。擴張性貨幣政策是對貿易改革的最大威脅。外貿改革的關鍵前提是保持國內宏觀經濟的平衡和穩定。
調整貿易政策的速度
貿易政策的調整速度大致有兩種選擇:激進式和漸進式。在兩年內完成貿易政策的調整被認為是一項激進的改革。自由化進程越快,各部門之間的因素流動性越小,從國外獲得的援助越少,改革的成本就越大,甚至到抑制改革的程度。此外,貿易自由化就業。國際收入和支出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收入分配將進行重大調整,受保護的部門將遭受巨大的損失,這將形成反對改革的力量。這在很大程度上使貿易政策的調整速度取決于社會對改革成本的反對,特別是失業的反對程度。世界銀行認為,信譽不佳的政府適合大規模改革,調整通常發生在危機環境中,政府可以利用它來尋求社會各界對改革的支持。智利迅速實施了一個大規模的自由化計劃,失業,特別是工業部門,但收獲也很大。簡而言之,激進的改革通常發生在危機環境中,政府可以利大于利弊。智利快速實施了大規模的自由化計劃,但失業的成本也很大,但收獲也很大。
漸進式是指兩年以上的貿易政策改革。世界銀行認為,存在價格、工資僵化等結構扭曲的經濟體系,激進的改革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如企業不適應、破產、工人失業等。此時,漸進式改革可以降低總成本。允許不完全調整,使政府有時間微調結構,緩解改革中的社會矛盾和壓力。當行政限制強,需要建立新的貿易管理體系時,漸進可能是首選。
改革過程拖延的時間越長,失去信任的風險就越大。這是漸進式改革的一個缺點。解決信任問題的一種方法是提前公布貿易自由化計劃,盡量減少改革的不確定性,幫助指導投資和就業,降低改革成本。
貿易政策調整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政策調整)
貿易政策調整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政策調整)發表于2022-11-16,由周林編輯,文章《貿易政策調整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政策調整)》由admin于2022年11月16日發布于本網,共3084個字,共5201人圍觀,目錄為外貿術語,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貿易政策調整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政策調整)》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貿易政策調整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政策調整)),來源:,閱讀原文。
貿易政策調整是指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政策調整)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