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
什么是逆周期因素?
在計算逆周期因子當時,籃子貨幣變化的影響可以從前一天收盤價與中間價之間的波動中消除,主要反映市場供求的匯率變化,然后通過反周期系數調整獲得反周期因素。反周期系數由報價銀行根據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和外匯市場的順周期程度自行設定。以中國工商銀行為首的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總結了相關經驗,建議將中間價報價模型從原來的收盤價 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 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反周期因素。該建議得到了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的認可,并于2017年5月底正式實施。
逆周期因子作用的部分
引入反周期因素前的中間價機制由收盤匯率 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兩部分組成。2016年春節后,雙輪規則正式確立。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是在上一天收盤匯率的基礎上,直接增加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24小時穩定所需的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調整范圍。2017年2月20日,外匯交易中心對上述規則進行了技術微調。為避免重復計算籃子貨幣變化的成分,報價銀行將加權計算的籃子貨幣匯率時間從過去24小時縮短到過去15小時,即前一天下午4:30至當天上午7:30。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日收盤價 一籃子貨幣夜間匯率變化*調整系數……
2017年5月26日,央行正式宣布將反周期因素引入上述模型。根據央行的說明,報價銀行在計算反周期因素時,可以從上一天收盤價的波動中消除籃子貨幣變化的影響,主要反映市場供需匯率變化,然后通過反周期因素調整反周期因素,反周期因素由報價銀行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外匯市場周期程度。用公式表示:
逆周期因子=市場供需因素/反周期系數=(上日收盤價-上日中間價-一籃子貨幣日匯率變化*調整系數/逆周期系數
逆周期因素的關鍵數學思想是將日收盤價的變化分為一籃子貨幣匯率日變化因素和人民幣市場供求因素兩部分,然后調整人民幣市場供求因素,削弱外匯市場的羊群效應。根據拆解市場供求因素的想法:
上日收盤價=上日中間價 一籃子貨幣日間匯率變化*調整系數 市場供需因素
將這種新的數學處理方法帶入逆周期因子引入前后的中間價公式中,可以得到,在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前: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天中間價 一籃子貨幣24小時匯率變化*調整系數 市場供需因素
引入逆周期因素后: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天中間價 一籃子貨幣24小時匯率變化*調整系數 市場供需因素/逆周期系數……
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周期因素的作用機制。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數學處理提取前一天人民幣收盤匯率變化中的市場供需因素,然后打折過濾這一成分。正如央行所強調的,反周期因素計算過程中涉及的所有數據,要么取自市場披露信息,要么由報價銀行決定,不受第三方干預。
央行調整的背景和目的是顯而易見的。2017年4月14日至5月12日,美元指數從100點開始.5震蕩下跌至99.2.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不僅沒有升值,而且從6開始.874年貶值超過208點。當時,美元指數剛剛脫離特朗普市場的高點,并沒有建立持續下行的趨勢。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能在美元指數疲軟時及時升值,那么根據16年美元指數沖擊強勁的經驗,一旦美元指數反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再次接近7個關鍵點。在此期間,人民幣逆勢貶值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供需因素帶來的貶值力量過強,沖銷了美元匯率變化帶來的升值力量,這也是央行官方所說的單邊市場預期自我加強。因此,央行引入了反周期系數,適當過濾市場供需因素,旨在糾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無法有效升值的問題。
根據上述公式,建立了相對簡化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預測模型。回顧發現,反周期因素可能在5月15日引入報價模型;建立的模型基本上可以準確地擬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實際趨勢,從而對人民幣中間價公式的分析站穩腳跟。
需要注意的是,中間價格公式中的兩個調整系數尚不清楚:一個是參考籃子匯率部分的調整系數,另一個是根據經濟基本面和外匯市場的順周期程度設定的逆周期系數。這兩個系數都是由每個報價銀行獨立確定的。央行在人民幣設定美元中間價時的裁量空間是加權14家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銀行的平均報價,相應的權重是市場的黑箱。我們簡化了這兩個系數:1。假設(1/逆周期系數)=調整系數;2、利用中間價的實際變化計算調整系數,5月15日前(1),5月15日后(2);3。將兩個時期的平均值作為各自的調整系數。從擬合效果來看,這種簡化方法并沒有損害模型的準確性。
對比引入反周期因素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擬合效應,有兩個方面:
首先,自5月15日以來的三個月內,調整前后的中間價格模型僅在5月16日至25日、6月19日至27日、7月20日至26日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即舊公式計算的中間價格趨勢繼續弱于實際中間價格(圖1)。此外,這三個時期無一例外是市場供求因素的貶值力量:由市場供求因素決定的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范圍超過了500點以內的通常范圍(圖2)。根據上述分析,這里的市場供求因素是前一天收盤價的變化,消除了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影響,即:
市場供需因素=上日收盤價-上日中間價-一籃子貨幣日匯率變化*調整系數。
其次,相反,當市場供需因素的升值力量分階段上升時,如6月1日至2日、6月28日至30日、8月9日至11日、最近8月30日至31日,以新公式(引入反周期因素后)計算的中間價明顯弱于以舊公式(引入反周期因素前)計算的中間價(圖3)。換句話說,與不過濾市場供需的舊公式相比,按新公式計算的中間價應該升值較少。然而,從中間價的實際趨勢來看,其變化充分反映了市場供需因素的升值力量,這反映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實際報價似乎回到了遵循舊公式。
逆周期因素的優點
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反周期因素對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它有助于中間價格更好地反映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早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趨勢與經濟基本面和國際外匯市場變化明顯不一致,表明在單邊市場預期的背景下,簡單的收盤價 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可能導致中間價格反映更多與預期方向一致的變化,少或不反映與預期方向不一致的基本面變化,表現出一定的不對稱性,在中間價格報價模型中引入反周期因素有助于糾正這種不對稱性。許多市場參與者還認為,引入反周期因素是解決不對稱貶值問題的好方法。
第二,它有助于對沖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波動,使中間價格更充分地反映市場供需的合理變化。匯率作為本外幣的價格比較,具有商品和資產的雙重屬性。后者意味著匯率波動可能會觸發投資者追漲殺跌的心理,導致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波動,從而扭曲與基本面一致的合理市場供需,擴大供需缺口。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反周期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市場供需恢復到符合經濟基本面的合理水平,從而充分發揮市場供需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防止人民幣匯率單方面過度調整。事實上,引入反周期因素并不會改變外匯供需的趨勢和方向,而是適當過濾了外匯市場的羊群效應
第三,完善的中間價報價機制保持了較高的規則性和透明度。基準價格報價機制的規則性和透明度取決于其規則和制度是否明確,報價機構是否能驗證機制的規則性。
在中間價格報價機制中引入反周期因素制,由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成員提出,經全部14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銀行充分討論同意,各報價銀行在充分了解新機制的基礎上,可結合報價結果和市場披露數據計算驗證實際中間價。此外,反周期因素計算過程中涉及的所有數據,要么取自市場披露信息,要么由報價銀行決定,不受第三方干預。一般來說,在引入反周期因素后,進一步提高了中間價報價機制的規則性、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
參考文獻
- ↑央行首次詳細解釋了反周期因素的新機制·中國金融信息網·2017-08-13
- ↑詳細說明人民幣匯率逆周期因素:構成、效力和影響·鐘正生·財新網·2017年09月01日
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發表于2022-06-04,由周林編輯,文章《逆周期因子》由admin于2022年06月04日發布于本網,共3204個字,共5580人圍觀,目錄為外匯術語,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逆周期因子》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逆周期因子),來源:,閱讀原文。
逆周期因子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