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進入壁壘
什么是戰略進入壁壘?
戰略性進入壁壘是指行業內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通過一系列有意識的戰略行為,保持市場主導地位,獲得壟斷利潤,防止潛在進入者進入的壁壘。
戰略進入障礙或進入障礙是企業通過其戰略行為設置的進入障礙。戰略進入障礙的分析是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論和信息經濟學。進入障礙被認為是原企業和潛在進入企業的博弈過程。
戰略進入壁壘的特點
戰略進入障礙也被稱為行為進入障礙。與結構性進入障礙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即時主動性,即在位企業在面對外國企業進入威脅時采取最佳行動,以改善結構性障礙。例如,現有企業威脅一旦進入就采取報復行動;或者產品定價行為,銷售渠道選擇突出產品形象,驅動競爭對手,成為新進入者的障礙。
戰略進入壁壘的戰略表現
戰略進入壁壘的主要表現為:
①無視進入:在位企業的市場行為就像沒有進入威脅;
②遏制進入:在位企業調整行為遏制進入;
③協助進入:在位企業發現容納競爭對自己更有利。
戰略進入壁壘與結構進入壁壘的關系
結構性壁壘,特別是需求因素和生產技術因素形成的結構性壁壘,是戰略性壁壘存在的前提。如果沒有結構性壁壘,戰略性壁壘就不可能長期存在。另一方面,隨著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寡頭市場結構成為主導市場結構。寡頭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影響市場環境,有利于自己的變化。許多過去被視為結構性變量的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現在已經成為可控因素。例如,企業可以利用強大的經濟力量游說政府改變法律法規和政策,利用強大的研發能力改變行業的技術特點,通過大規模廣告改變消費者的偏好。隨著市場結構的演變,戰略行為進入壁壘日益成為主導形式。
常見的戰略進入壁壘戰略
1.過度生產能力投資
在許多行業,企業調整產量需要成本。為了增加產量,企業可能需要增加新設備,并投入必要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在位企業可以在潛在進入者進入之前進行過度的生產能力投資,這些生產能力在進入之前是閑置的。一旦進入者進入,在位企業可以利用投資的閑置生產能力快速擴大產量,實施斗爭戰略,使進入者遭受損失。在觀察到在位企業的過度生產能力投資后,潛在進入者理性地預計,他們進入后將導致激烈的價格戰,無法從進入中獲利,因此他們將放棄進入。
2.干中學(learningbydoing)
是指由于生產過程中生產經驗的積累,企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產平均成本下降。
在位企業能獲得多少優勢取決于兩點:
(1)在位企業通過干中學能比新進入企業降低多少成本;
(2)學習需要時間。如果學習周期很長或很短,在位企業就不會有很大的優勢。當學習周期很短時,新企業更容易趕上在位企業。當學習周期很長時,在位企業只能領先一點,沒有太大的優勢。當學習周期趨于中期時,干中學的戰略效果相對明顯。在位企業可以通過在干中學的戰略投資阻止進入,獲得更高的利潤。
3.增加競爭對手的成本
在位企業采取戰略行為,提高競爭對手的成本,可以獲得成本優勢,從而達到防止進入的目的。
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競爭對手的成本,主要包括:
——垂直一體化
——利用政府管制
——利用產品的互補性和配件生產
——提高工資和其他投資產品的價格
4.影響未來需求結構
影響未來需求結構的戰略行為主要有三種:
——產品擴散策略
——提高轉換成本
——利用長期合同鎖定產品需求
參考文獻
- ↑第三章進入壁壘.資產評估學.上海財經大學精品課程
- ↑第六章進出壁壘.產業經濟學.山東農業大學精品課程
- ↑羅公利,李靜.中國西式小家電行業進入壁壘分析[J].2010(3)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蘇敬勤,呂一博.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在動態環境下進入研究[J].2005年科學研究(z1)
策略性進入壁壘
策略性進入壁壘發表于2022-06-11,由周林編輯,文章《策略性進入壁壘》由admin于2022年06月11日發布于本網,共1451個字,共5093人圍觀,目錄為經濟百科,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策略性進入壁壘》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策略性進入壁壘),來源:,閱讀原文。
策略性進入壁壘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