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間貿易
產業間貿易(Inter-industryTrade)
產業間貿易是什么?
產業間貿易它是工業間國際貿易的縮寫,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段時間內只出口或進口同一工業部門的產品的現象。在工業間貿易中,同一工業的產品基本上是單向流動的。包括發達國家第二產業與發展中國家第一產業之間的貿易和工業國家之間不同工業部門之間的貿易,其形成基礎是產業之間的分工,因為各國在各種產品的生產中有自己的成本優勢,從而形成價格優勢,這構成了工業分工和貿易的基礎,這一優勢來自自然稟賦或技術差異。
工業間貿易的特點
1.規格、型號、質量沒有差異,消費者在產品同質條件下沒有偏好差異。
2.產業間貿易中沒有規模經濟
3.產業間貿易的原因是比較優勢,適用的基礎理論是傳統的國際分工貿易理論。
工業間貿易的理論基礎
(一)絕對成本理論
1.絕對成本理論的主要論點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2)分工的原則是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
(3)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條件
2.絕對成本理論評價
(1)亞當.斯密的國際分工和貿易理論包含科學成分。
(2)斯密對交換造成分工的看法是錯誤的,交換是人類固有的傾向。
(3)絕對成本理論解釋了國際貿易的部分原因,但局限性明顯。
(二)比較成本理論
1.比較成本理論的內容
李嘉圖認為,國家不必專門生產成本絕對低(即絕對有利)的產品。只要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產品并參與對外貿易,就可以從中受益,節約社會勞動
2.比較成本理論評價
- (1)比較成本理論的科學性
- a、比絕對成本理論更全面、更深刻。
- b、比較成本理論表明,在世界市場的背景下,價值規律的作用發生了重大變化。
- (2)比較成本理論的局限性
- a、比較成本理論的勞動價值理論并不完整。
- b、比較成本理論將多變的經濟狀況抽象為靜態和凝固狀態,忽略了動態分析。
(三)元素稟賦理論
1.要素稟賦理論的內容
生產要素稟賦是指各國生產要素(即經濟資源)的所有權。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有豐富的生產要素,其價格便宜,相反,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其價格較高。不同國家的生產要素稟賦比率不同,是產生相對成本差異的重要決定因素。不同的生產要素稟賦比率是產生國際貿易最重要的基礎。一個國家出口的是在生產中大量使用豐富生產要素的商品,進口的是在生產中大量使用稀缺生產要素的商品。
2.生產要素稟賦理論評價
(1)李嘉圖假設不同國家的勞動生產率不同,用比較成本差異闡述了貿易互利的一般原則,而俄林假設不同國家的勞動生產率相同,進一步解釋了為什么比較成本差異、理論發展和創新。
(2)俄林將李嘉圖的數量分析擴大到總分析,不僅比較兩種產品的勞動力消費差異,而且直接比較兩種生產要素的總供應差異,從資本、土地、勞動力等最基本的因素解釋分工基礎和貿易模式。解釋19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貿易模式具有實際意義。
(3)生產要素稟賦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礎之上的,這些假定與現實有一定距離,影響了該理論對現實的國際貿易現象的解釋力。
(4)傳統國際貿易與分工理論對產業間貿易的解釋
1.同一產品或不同產品的絕對成本差異是分工和貿易的原因;
2.絕對成本理論認為,成本差異來自自然資源的優勢或后天的有利條件;
3.比較成本理論認為,成本差異來自于生產技術的差異,即勞動生產率的差異;
4.因素稟賦理論認為,成本差異來自于因素稟賦的差異。
參考文獻
- ↑合肥工業大學工業經濟學第十二章工業貿易:分工與貿易
相關條目
- 產業內貿易
產業間貿易
產業間貿易發表于2022-06-11,由周林編輯,文章《產業間貿易》由admin于2022年06月11日發布于本網,共1387個字,共5089人圍觀,目錄為貿易方式,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產業間貿易》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產業間貿易),來源:,閱讀原文。
產業間貿易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