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換石油模式
什么是貸款換石油模式
貸款換石油模式是一個中國式的國際石油貿易模式創新。與從國際石油市場上直接購買“貿易油”和直接投資海外從而獲取“份額油”不同,貸款換石油所選擇的談判對象既不是財大氣粗的中東石油生產國,也不是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國家,而主要是與中國一樣的新興國家,其內外部環境相對穩定,同時對國外資本又有較高需求。
自2009年以來,我國先后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安哥拉、哈薩克斯坦和巴西五國簽訂了總額為45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按照這些協議,在未來十五到二十年間,中國將通過向相關國家的石油企業提供貸款,換取每年3000萬噸左右的原油供應?!百J款換石油”對貸款雙方而言,可謂各取所需。
貸款換石油模式產生動因分析
貸款換石油模式的產生背景是始于2007的國際金融危機,國際石油價格從147美元急劇下跌至40多美元,國際石油市場出現了量價齊跌的局面,依賴石油作為國家振興主導產業的眾多產油國出現了國民收入下降,企業特別是能源企業運營資金短缺,石油生產國缺少現金來進行經濟拯救計劃,而金融危機造成了國際融資成本驟然上升,世界重要石油生產國通過發行國際債券填補財政空缺的希望難以實現。
(一)石油生產國財政資金匱乏
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俄羅斯、巴西等石油出口國的經濟與油價的漲跌密切相關,急切需要依靠石油出口換取經濟發展資金。尤其是俄羅斯,俄羅斯2009年財政預算的重要參考指標是國際石油價格為75美元。當國際油價為每桶60美元時,財政收入便開始出現赤字;當低于50美元時,赤字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油價暴跌對俄羅斯外匯儲備影響慘重,自2008年8月以來,受金融危機和國際局勢的影響,俄羅斯遭遇資金外撤潮。2009年俄羅斯需要償還的外債總額高達1771億美元,今后三年需要償還的外債遠遠高于現有外匯儲備總額。近年俄羅斯油氣企業對外擴張迅猛,需大量借用西方銀行短期貸款。金融危機油價下跌的環境下,企業收益大幅減少。在此情況下,石油公司不僅無力償還外債,而且無力籌措2009年的生產投資,陷入走投無路的困境。受到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是俄方主動促成貸款換石油的重要原因。
哈薩克斯坦正計劃斥資2.2萬億坦戈(約146億美元)刺激因金融危機沖擊而倍受打擊的國內經濟。從哈薩克斯坦國內情況來說,亟需獲得外部的資金注入。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國家中受經濟危機影響最早、最深的國家,由于金融業對外開放度較大,2008年哈薩克斯坦商業銀行所欠外債高達1006億美元,而油氣價格下跌、出口萎縮直接影響到了哈國償付外債的能力。而國民儲蓄率不高的巴西長期借助外資投入開發本國資源,在目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下,巴西遭受了資本外逃、資源企業收入銳減的沖擊,對外部融資的需求急劇增長。為了開發南部海岸外的海底石油儲備,特別是原油儲量可能高達80億桶的圖皮大油田,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制定了為期五年、投資規模1744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為此迫切需要外部資金。
(二)石油出口國多元化出口
近年來,在全球能源版圖呈現俄羅斯與歐美抗衡的局面:歐美籌建納布科管道,俄羅斯便籌劃南溪管道;西方熱議跨里海天然氣管道項目,俄羅斯就提出沿里海管道方案。而俄羅斯通過拉攏中國,以石油為誘餌加強與中國的聯系,以期獲得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上的支持,這樣有利于增加俄羅斯在與美國、歐洲全面博弈中的籌碼。目前,俄羅斯正在制定2030年的能源戰略。俄羅斯與歐洲在油氣供給問題上相互依賴,這既是歐洲的軟肋,也是俄羅斯的軟肋。如果開辟了東方市場,俄羅斯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可以大大減輕。如果遠東油氣管道已經開通,俄羅斯人應對西方壓力的姿態可能更為強硬。而中國的大市場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同樣巴西、哈薩克斯坦和委內瑞拉等新興國家迫切希望通過增加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避免過度依賴歐美國家的局面,實現國際石油市場的多元均衡博弈,取得國家最大化的政治、經濟收益。
(三)中國石油安全需求壓力
目前中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隨著制造業快速發展和生活用能源的迅猛增加,對原油等能源消費將急劇擴張。近十年來,中國的石油產量年均僅增1.8%,但石油消費增長率則穩定在6%以上,供需矛盾突出,進口石油依存度不斷增大。2008年中國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氣和其他石油產品)凈進口量達20067萬噸,同比增長9.5%,而2007年,這個數據為18328萬噸。2008年進口石油依存度已達49.8%。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8)》藍皮書預計,2010年和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4.07億噸和5.63億噸,分別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而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10年進口石油依存度將達到61%。俄羅斯等石油生產國巨大的石油產量以及其區位優勢對于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意義重大,可以有效緩解我國未來供需壓力,保障我國石油供需安全。
(四)國家外匯儲備貶值風險
貸款換石油模式被視為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明智選擇。通過貸款換石油,我國把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油氣等資源類資產,對于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推動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風險將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當前面臨的情況是,一方面外匯儲備面臨貶值風險,另一方面是石油等戰略物資無處可儲?!百J款換石油”背后,中國運用外匯儲備的新策略正浮出水面。其基本思路是,利用中國資本和外匯充裕的優勢,由政策性銀行或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出資,使用外匯儲備,向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能源開發提供貸款(如油田開采,輸油管道建設),中國獲得按一定價格購買石油產量作為投資回報。對擁有近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來說,比較符合我國的經濟現狀與能源局勢。首先,這有利于中國滿足自身的能源需求,同時分散外匯儲備的貶值風險。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包括7680億美國國債,還有大量其他美元資產。美國為了走出經濟衰退,白宮繼續增加財政赤字,美聯儲幫助銀行擺脫困境也向市場投放了大量貨幣,這損害了美元的長期價值。我國對外資產結構的弊病在于官方儲備所占比重過高,這一特點不僅降低了我國對外資產的收益率,而且由于儲備資產中美元資產占據多數以及危機正在動搖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根基,我國作為美國最大外國債權人,由此受到的潛在威脅最大。在這種情況下,把燙手的美元通過擴大進口、海外投資(包括貸款)等方式換成其他有用資產,對我國非常合算。
貸款換石油模式的風險
(一)協議貸款利率風險
中國的貸款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貸款利率為固定利率6-7%。俄羅斯與中國早在2008年秋天就簽署了石油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原計劃俄羅斯兩家公司在2008年底之前就獲得第一批貸款,但雙方未能就貸款條件達成協議。雙方經過多輪談判,分歧主要集中在貸款利率上。俄方始終要求貸款采用固定利率,并享受較低的援助性優惠,而中方則堅持采取與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相掛鉤的浮動利率,國際上正常的貼現利率在8%左右,美國國債的利率也在6%以上,所以貸款利率相比國際市場較低。國際資本市場利率長期處于波動狀態,而我國按照相對較低的規定利率進行貸款,將會產生較大的利率風險損失。
(二)石油貿易價格風險
出于穩定供應的考慮,石油供應價格肯定要進行階段性談判來提前確定,類似于目前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過程將“艱苦而漫長”。以俄羅斯貸款換石油為例,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德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最終確定實行浮動價格機制,隨行就市。金融危機發生后國家石油價格較低成為協議相關國家不愿一次性簽訂長期固定石油價格的根本原因,未來世界經濟的復蘇一定會帶動整個國際市場油價的回升。如果未來石油價格市場波動較大,中國貸款換石油協議就會面臨巨大的貿易價格風險。
(三)油源穩定供應風險
由于貸款換石油協議的供油量協議只是意向性的,存在未來協議執行期間供油量不確定的風險,而俄羅斯由于財政資金短缺等經濟原因和設備老化等技術原因,有可能會出現東西伯利亞石油產業上游開發不足,短期內無法實現每年1500萬噸管道供油的承諾,而從西伯利亞西部油田調撥又勢必增加成本,最近這兩年,出于戰略需要,俄羅斯幾大石油公司在歐洲、非洲、東南亞、拉美到處搶占資源,擴張勢頭很猛。這種擴張缺少自有資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貸短期債務,現如今俄能源公司開始面臨“還債高峰期”。另外,俄油氣公司還面臨擴大再生產的問題。這幾年協議相關國家在本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投入明顯不足,為了急于實現石油外匯收入和國家財政投入都在迅速擴大勘探開發投入,資金缺口較大。
(四)貸款擔保機制風險
“貸款換石油”中貸款擔保機制一度成為中俄協議談判的焦點,由于雙方在俄羅斯為合同提供政府擔保的問題上存在分歧,談判陷入僵局。中國要求俄羅斯為貸款提供包括保證對華石油供應量,以及獲得俄羅斯油田開發許可等多種形式的擔保,完全是出于考慮貸款執行的保障和貸款回收的安全問題。
(五)美元匯率風險
美元匯率變動給貸款換石油模式帶來巨大風險。目前,美國正實行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擴張政策,2009年財政赤字預計將高達1.84萬億美元,未來十年累計赤字更將升至7.1萬億美元的規模。因此,在中長期的時間跨度內,美元大幅貶值的可能性非常大。盡管中國與巴西達成了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采用本幣結算的共識,但資本賬戶下的雙邊貸款很可能并不包括在其中。若未來美元大幅貶值,作為貸款方的中國將蒙受重大損失。就此而言,“貸款換石油”又不能無節制盲目推進。
貸款換石油模式的意義
(一)保障石油通道安全,實現進口路線的多元化
中國石油進口長期依賴中東到亞太地區的海上石油生命線,因此,中國迫切需要解決近距離陸上石油運輸的問題。通過與俄羅斯、巴西、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石油貸款實現未來長期供應可以有效降低對該路線的依賴??梢詼p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盡可能避開戰略上脆弱的海運航路運輸,保障我國石油通道安全,實現進口路線多元化,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對于我國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特別是貸款換石油建設的遠東管道中國支線是中國第二條陸上石油運輸管道,年輸油達1000萬噸,加上通過貸款換石油推動的中哈管道份額油數量,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無疑具有重大意義。2006年開始運行的中哈原油管道實際運輸能力為每年2000萬噸,而目前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的權益油只有每年1300萬噸,剩下的700萬噸只能靠貿易方式獲得。中哈通過貸款換石油有可能實現未來2000萬噸的運輸能力全部來自權益油。
(二)推進合作石油建設,加快我國相關項目進度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設計、建設和運營協議,中俄原油管道協議的簽署建立在去年中石油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的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中國支線原則協議的基礎上。根據原則協議,雙方將在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和運營從俄羅斯遠東城市斯科沃羅季諾經中國邊境城市漠河到中國大慶的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也分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提供貸款的協議。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同時表示,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將于2009年開始建設,2010年投入運營。管線的建設將與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一期建設同步進行。
(三)穩定石油供應數量,補充國家石油儲備體系
我國正致力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石油儲備制度。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50%左右,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成為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關鍵。貸款和石油資產的互換,使中國擺脫了單一的陸地或海上儲備方式,走向國家儲備體系和海外準儲備體系相結合的方式。由于貸款協議約定生產國穩定供應中國一定的石油,相當于我國在海外石油生產國進行了一定規模的石油儲備,緩解我國石油市場進口供應的不穩定性,從而穩定國內石油市場,減少供應短缺發生的風險。根據相關協議,貸款換石油國家每年向中國輸送3000萬噸石油,這一規模相當于2008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的1/5左右。第一批石油儲備包括鎮海、舟山、大連和黃島等4個基地已經建成并儲油入庫。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已經規劃完畢,包括錦州等8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有望在年內開工建設。中國第一批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僅有1000萬噸的儲量,總體而言國家石油儲備能力有限,通過外匯換取石油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一全新的貿易模式,為未來中國在國際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四)帶動石油產業出口,創造產業海外經營條件
貸款換石油模式除在油價和貸款利率等商業談判外,會在的上游開采權和下游市場份額上取得突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作為協議的一部分,中石油取得了哈薩克斯坦曼格什套油氣公司48%的股權。中國與巴西簽訂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包括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從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站、鉆井平臺和運輸船等設備,實施巴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巴西已經表示,會考慮將更多業務交給中國技術實力越來越雄厚的油田服務公司,這將有助于削弱斯倫貝謝和哈里伯頓等一些西方公司在巴西市場的優勢地位。2000年后中國石油巨頭在海外拓展的力度漸次增強,目前除中東外已形成了以非洲、中亞、拉美為主力的龐大海外業務群。截至2008年底,中國石油的油氣投資業務已擴展到29個國家、涉及75個項目,海外油氣權益產量分別達到3000多萬噸、46多億立方米。目前,這些項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亞、拉美、中東和亞太五大區塊,并形成了以蘇丹、哈薩克斯坦和委內瑞拉為主力的海外油氣產區。貸款換石油是能源領域合作當中的一個起點,未來在石油領域的多邊合作范圍和深度會更加廣泛。
(五)平抑國際價格波動。減少石油市場過度投機
貸款換石油模式將減弱國際石油市場的市場投機行為。在現階段的國際石油市場上,石油貿易主要有現貨、期貨、易貨三種交易方式。為制造和維持高油價,銷售商、生產商和由國際上的一些大銀行、投機基金及其他金融投資者組成的期貨商,通過遠期商品交易以一種非常隱秘的方式決定著石油價格和最終分配。而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催生的這種帶有顯著政府色彩的交易模式,既解決了相關政府、企業的現金流問題,也使中國獲得了穩定的石油供應。這種通過政府間大宗合同談判解決油氣供應的方式是產油國和消費國之間一個全新的交易模式。貸款換石油這樣長期的大宗貿易方式具有穩定油價的作用,因為,貸款換石油交易合同的簽訂,證明中國正在運用手中強大的外匯儲備影響和改變石油交易格局。中國的貸款換石油長期協議的簽訂,現在以原油期貨為首的所有商品價格都已經喪失了大幅超高的基礎。中國開創的這種政府間大宗石油交易的模式,對長期的原油價格將起到“穩定閥”的作用。
(六)降低市場購買成本,獲得長期穩定石油供應
通過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可以相對比較穩定地換取國外3000萬噸石油供應,相當于中國2008年國家石油總需求的大約4%,國家總石油進口總量的8%。按照協議的利率計算,這意味著中國以每桶約20美元的價格得到石油供應。鑒于中國在現貨市場購買多數石油,這是一項重大節省。我國石油進口商為了獲得長期的石油進口供應,彌補國內日益擴大的石油供需缺口,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人力去國際石油市場和產油國進行進出口貿易談判,在國外重要的石油交易中心設立辦事機構,由于眾多產油國整治地區趨勢動蕩,石油生產投資缺乏穩定持久性,獲得穩定的長期供應需要耗費大量的市場需求成本。
(七)規避直接投資壁壘,樹立中國良好國際形象
通過投資獲取份額油,運作難度和風險又往往是最高的。一方面,多數國家并不愿將本國資源的開采權拱手讓出,一些拉美國家甚至動輒對外資油田實行國有化政策;另一方面,全球新發現的油田數量又極為有限,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較晚,因而被迫涉足一些政局或周邊地緣形勢不穩的國家和地區。由于眾多產油國當地政府和居民對中國石油公司開展跨國石油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觸情緒,貸款換石油有利于產油國改善本國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到更多的國外投資。中國向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爾提供的中長期貸款將主要用于修建道路、煉油廠、水力發電站、港口及機場等基建設施。這最終會幫助中國海外投資規避直接投資產生的障礙壁壘,有利于中國在石油生產國家和地區樹立國際形象。
貸款換石油模式
貸款換石油模式發表于2022-06-11,由周林編輯,文章《貸款換石油模式》由admin于2022年06月11日發布于本網,共6529個字,共5281人圍觀,目錄為貿易方式,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貸款換石油模式》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貸款換石油模式),來源:,閱讀原文。
貸款換石油模式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