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壁壘
國際貨幣壁壘是什么?
國際貨幣壁壘指一國利用金融一體化背景間接影響國際貿易要素價格,達到貿易限制目的的各種手段和措施。
國際貨幣壁壘的起源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領導的發達國家利用美元的主導地位,單方面采取貨幣價值的變化,影響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以抑制對中國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經濟危機后,為了扭轉對中國的貿易失衡,美國不僅在國際貿易中采取了多輪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而且迫使世界各地的貨幣通過美元單方面的大幅貶值進行相應的調整,導致國際貿易因素價格的不同程度波動,對世界各國的對外貿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不僅反映在與之直接相關的貨物貿易上,而且還會對國際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產生影響。目前,國內外對國際貨幣壁壘及其對國際貿易影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討論都是空白的。
國際貨幣壁壘的特點
1.既有關稅壁壘又有非關稅壁壘。有關國際貨幣壁壘的屬性問題,國內外學界尚無定論。但就傳統貨幣壁壘的屬性歸類問題,國內的楊樹明教授認為,外匯管制、預付款要求、利潤匯出限制等外匯措施應當統一納入金融工具型非關稅壁壘中。楊教授認為外匯管制不僅包括西方經濟學中所涉及的“差別匯率”等傳統貨幣壁壘表現方式,還包括一國通過高估本幣幣值的手段,形成事實上的復匯率制度(multipleex-changerates),影響國際貨物貿易的方式。
2.間接性和隱蔽性的操作。貨幣壁壘在具體操作上不同于傳統的貿易壁壘。首先,貨幣壁壘不是通過設定高關稅或進口產品的標準和條件直接作用于各種貿易要素,而是通過國內貨幣政策的變化影響貿易要素的價格,間接實現出口產品補貼或進口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效果。其次,貨幣壁壘操作的間接性也不同于非關稅壁壘中的間接限制。傳統的非關稅壁壘間接限制手段是指基于貿易大國提前設定的國際標準,間接實現對技術、高科技等產品的進口限制。貨幣壁壘是利用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泛邊界效應和貨幣作為信用基礎的交易媒體的基本屬性,對貿易價格實施更隱蔽的控制,這也增加了各國應對貨幣壁壘的難度。
3.廣泛性和國際性的損害范圍。貨幣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所有貿易順利進行的基礎。貨幣壁壘是利用各國賴以生存的貨幣之間的價格比較變化來實現貿易保護。因此,其損害不僅限于某個國家的某種商品,而且影響所有貿易國家的國際貿易產品,包括商品、技術、服務、人員流動等領域,其損害后果也比傳統壁壘更嚴重。由于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不再僅僅是一個國家主權范圍內的事務,其變化往往影響世界上所有相關國家貨幣政策的穩定。因此,其損害范圍比傳統貿易壁壘更廣泛、更深刻。
4.以政治訴求為背景。歸根結底,所有的政治問題都是經濟問題。然而,在國際舞臺上,所有的經濟問題往往都是基于政治需求,這尤其反映在貨幣問題上。以貨幣壁壘直接匯率的影響為例,西方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對中國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早在2000年,日本央行董事松本就寫道,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就成了籠罩在中國乃至世界頂端的陰霾。直到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前后,關于這一問題的爭論才達到頂峰。僅2007年,美國國會參眾議院就提交了幾十份關于人民幣升值的法案。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認為,自2000年以來,全球經濟失衡導致了美國大規模經常項目的收支逆差,美元大量流入中國。這些資金通過購買美元債券回到了美國的金融市場,從而導致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認為,這一系列的政治障礙應該阻礙與傳統的實施相比,以及其他國家的金融需求。在實施情況下,中國家應該降低傳統的經濟需求。
5.依托國民經濟實力。歸根結底,國際舞臺上所有的政治游戲都是各國經濟實力的競爭,尤其是貨幣壁壘。雖然每個國家都可以實施這一壁壘,但并非所有國家都能實現它的愿望。正如每個人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并非每個人都有資格行使這一權利一樣。從表面上看,貨幣壁壘是一個國家利用對自身貨幣價值的控制,間接影響其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比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進出口貿易因素的價格,從而抑制進口貿易,保護自身產業。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控制手段需要巨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持。雖然金融一體化進程正在深化,但只有美國和其他主要發達國家才能影響本幣價值的升降。
6.缺乏法律規制和約束。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對一的貨幣政策,國際社會還沒有明確的國際貿易保護法律規定。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主權的表現,也是匯率安排自主權的表現;它也是一個影響和限制國際貿易發展的貿易障礙。因此,從國際組織管轄權的角度來看,國際貨幣障礙既屬于IMF管轄范圍也包括在內WTO調整范圍內。
國際貨幣壁壘的表現形式
1.能源貨幣。能源貨幣在國際貿易領域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并被廣泛接受,因此其壁壘的后果往往被國家忽視。然而,能源貨幣本質上是指用來衡量國際能源價格的貨幣。一旦一個國家的貨幣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為是一種通用的能源定價貨幣,它實際上就被這種定價貨幣背后的貿易大國綁架了。就像一段時間前歐元和美元之間的貨幣戰爭一樣。由于伊拉克、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家宣布接受歐元定價的石油交易,直接影響了美元的信用基礎——石油美元,宣布了石油歐元對石油美元的挑戰,然后引起了美國的不安。在表面競爭的背后,實際上是歐洲和美國之間對國際石油和石油衍生品定價權的競爭。誰贏了,誰就可以將石油與國內信用聯系起來,通過國內信用貨幣的控制,從而影響國際石油價格,從而影響國際石油產業和其他國際產業的貿易成本質,從而變相影響國的運營。
由于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國際大宗商品和主要能源以美元定價。因此,美元的波動將直接影響國際能源價格的趨勢,并間接限制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成本和國際貿易步伐。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元的世界貨幣功能不僅促使其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柱,而且將全球經濟發展的命運與其貨幣價值的變化密切相關。建立這種強大的貨幣地位本身就是一種貨幣壟斷行為。將信用貨幣與世界生存和發展的能源和資源聯系起來,一方面賦予信用貨幣能源壟斷定價權;另一方面,促進貨幣對應的發達國家,充分利用這一壟斷優勢,在國際貿易中為國家獲得不正當的競爭利益。因此,能源貨幣的出現,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是經濟強國利用其貨幣優勢在國際貿易中的不正當競爭,是打破各種國際能源和相關產品進出口障礙的典型基礎。它是通過國際貿易設置國際能源和商品的基礎。
2.匯率操控。匯率是國際貨幣壁壘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設置壁壘國最直接的手段。通過匯率,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其他國家的實體經濟,還可以利用金融市場干擾其他國家的虛擬經濟。具體實施方式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
(1)直接匯率的影響。所謂的直接匯率影響是指一個國家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對目標國家施加壓力,迫使其貨幣積極升值,從而導致出口產品價格上漲,阻礙出口貿易。其特點是目標國家在外部壓力下調整匯率,以達到壓力國家的政治經濟目的。以人民幣升值為例,日本政府早在2000年就率先要求中國人民幣大幅升值。此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形成了人民幣低估的勢力。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前后,這一勢力的聲音很高。此外,經濟危機的爆發也歸因于人民幣被嚴重低估。因此,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采取了多種方式對人民幣施加壓力。
(2)間接匯率的影響。當主要發達國家未能通過政治、經濟等直接手段達到預期效果時,將采取間接貨幣手段,即通過本幣貶值間接迫使其他國家貨幣升值,從而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進出口產生影響。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巨大。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簽署了一項著名的廣場協議,要求美元貶值其他貨幣。因此,央行出售了美元。美元在短期內大幅貶值,促使日元升值過快。結果,日本經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崩潰了。經濟危機爆發后,美國多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也在刻意制造美元的快速貶值,迫使其他貨幣相應升值,從而增加各國對美國的出口成本,強制擴大美國的出口,抑制進口。
參考文獻
- ↑汪潔,喬生.貨幣壁壘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D].國際商業研究.2012
- ↑汪潔,喬生.國際貨幣壁壘的表現形式和特點[D].行政與法.2013.2
國際貨幣壁壘
國際貨幣壁壘發表于2022-06-12,由周林編輯,文章《國際貨幣壁壘》由admin于2022年06月12日發布于本網,共3324個字,共5274人圍觀,目錄為外貿知識,如果您還要了解相關內容敬請點擊下方標簽,便可快捷查找與文章《國際貨幣壁壘》相關的內容。
版權聲明:
文章:(國際貨幣壁壘),來源:,閱讀原文。
國際貨幣壁壘若有[原創]標注,均為本站原創文章,任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任何內容不得引用,文章若為轉載文章,請注明作者來源,本站僅為分享知識,不參與商業活動,若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